一、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
项目名称 |
牵头单位 |
负责人 |
经费 |
东北粮食主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龚时宏 |
3000 |
西北典型农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蔡焕杰 |
3000 |
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 |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张学双 |
3000 |
钢铁有色行业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及示范 |
天津大学 |
张书廷 |
2197 |
纺织火电行业水资源高效循环与资源回用技术及示范 |
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 |
曾凡付 |
3000 |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技术及应用 |
浙江大学 |
张土乔 |
2700 |
西部典型缺水地区农村供水排水一体化技术及应用示范 |
贵州科学院 |
周少奇 |
2900 |
东部河网地区农村供排水一体化技术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曲久辉 |
2900 |
流域雨洪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王银堂 |
3500 |
带电粒子“催化”人工降雨雪新原理新技术及应用示范(天水计划) |
华中科技大学 |
于克训 |
3500 |
城镇污水高效低碳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任南琪 |
3500 |
基于钢铁流程余热利用的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及示范 |
首钢总公司 |
李杨 |
3500 |
国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战略配置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
王建华 |
3000 |
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赵勇 |
4000 |
长三角地区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李云 |
4000 |
重大水利工程大坝深水检测及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蔡跃波 |
3200 |
水利工程环境安全保障及泄洪消能技术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刘之平 |
3200 |
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集成研究及应用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杨启贵 |
3500 |
长江上中游特大水利枢纽调控与安全运行技术研究 |
天津大学 |
练继建 |
3000 |
重大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建设与提升技术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钮新强 |
3000 |
长江“黄金航道”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
长江航道局 |
倪晋仁 |
3000 |
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技术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仲志余 |
3000 |
长江泥沙调控及干流河道演变与治理技术研究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卢金友 |
3420 |
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胡春宏 |
3500 |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 |
清华大学 |
张红武 |
3420 |
珠江河口与河网演变机制及治理研究 |
中山大学 |
杨清书 |
2400 |
多尺度水文水资源预报预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
河海大学 |
余钟波 |
1900 |
黄渤海沿海地区地下水管理与海水入侵防治研究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吴吉春 |
2000 |
西北典型地区节水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提升与规模示范 |
青海大学 |
王忠静 |
500 |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安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及转化模式 |
湖南永清水务有限公司 |
罗琳 |
500 |
城郊高效安全节水灌溉技术集成与典型示范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李久生 |
500 |
二、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
项目名称 |
牵头单位 |
负责人 |
经费 |
生态系统关键参量监测设备研制与生态物联网示范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李新 |
3000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生态系统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何洪林 |
3000 |
东北森林区生态保护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何兴元 |
3500 |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吕宪国 |
3000 |
荒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技术及示范 |
内蒙古大学 |
梁存柱 |
3200 |
北方草甸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唐华俊 |
3200 |
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机理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韩兴国 |
3200 |
京津冀风沙源区沙化土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吴波 |
3000 |
中国北方半干旱荒漠区沙漠化防治关键技术与示范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王涛 |
3000 |
内蒙古干旱荒漠区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汪季 |
3000 |
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李全生 |
2500 |
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王志春 |
2200 |
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姚荣江 |
2200 |
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田长彦 |
2200 |
天山北坡退化野果林生态保育与健康调控技术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张元明 |
1300 |
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维持机制研究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吕一河 |
2600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刘国彬 |
3000 |
典型高寒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机制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王艳芬 |
2500 |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示范 |
青海大学 |
马玉寿 |
3400 |
西藏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张宪洲 |
3300 |
西南生态安全格局形成机制及演变机理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刘国华 |
3017 |
西南水电高坝大库梯级开发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 |
河海大学 |
王超 |
3500 |
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 |
西南大学 |
蒋勇军 |
2500 |
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技术研究示范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王克林 |
2500 |
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曹建华 |
2800 |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 |
贵州师范大学 |
熊康宁 |
2800 |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
复旦大学 |
王祥荣 |
2600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技术 |
北京师范大学 |
黄国和 |
2600 |
闽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 |
厦门大学 |
曹文志 |
2600 |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陈利顶 |
2600 |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臧润国 |
2600 |
珍稀动物濒危机制及保护技术研究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魏辅文 |
3000 |
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
杨兆萍 |
2000 |
生态资产、生态补偿及生态文明科技贡献核算理论、技术体系与应用示范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欧阳志云 |
2000 |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集成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封志明 |
2000 |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吴钢 |
2500 |
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甄霖 |
1000 |
三、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 |
项目名称 |
牵头单位 |
负责人 |
经费 |
基于多离子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环境大气有机物在线测量系统研发及应用 |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黄维 |
2133 |
大气有机物实时在线高灵敏监测分析质谱技术及设备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沈成银 |
260 |
真空紫外光电离大气成核气溶胶质谱仪的研制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唐小锋 |
195 |
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周斌 |
3500 |
我国东部沿海大气复合污染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 |
南京大学 |
丁爱军 |
3500 |
基于Scheimpflug原理的新型大气激光雷达技术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梅亮 |
170 |
基于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的大气气溶胶类型识别关键技术 |
浙江大学 |
刘东 |
156 |
城市和工业园区大气NO2 、SO2和CO污染便携式遥测技术研究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孙友文 |
175 |
星-地多平台联合的大气PM2.5实时无缝监测技术 |
武汉大学 |
沈焕锋 |
233 |
移动污染源排放快速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桂华侨 |
2500 |
重点行业固定污染源大气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
清华大学 |
丁艳军 |
2500 |
高精度在线监测大气污染源排放NH3的技术和设备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黄卫 |
100 |
基于光电集成式微纳气体传感器阵列与组网的大气污染监测系统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刘欢 |
157 |
基于全光纤气体传感网和智能大数据分析的移动污染源在线监测与超标排放快速识别系统研发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蒋鹏 |
260 |
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
清华大学 |
贺克斌 |
4000 |
安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化学演化机理与历史排放清单研究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王儒威 |
200 |
土壤风蚀型开放源颗粒物精细网格动态排放清单的建立方法及不确定性研究 |
天津师范大学 |
陈莉 |
134 |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李国刚 |
1373 |
我国东部城市群污染天气观测及大数据平台建设 |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 |
马雷鸣 |
2988 |
我国东部大气环境集成观测与数据共享技术 |
北京大学 |
赵春生 |
3000 |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同化预报技术研究(青年项目) |
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
寇星霞 |
159 |
大气反应性有机物降解转化机制及环境效应 |
北京大学 |
邵敏 |
3500 |
北京市霾污染条件下PAN的变化特征及其源汇研究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徐婉筠 |
67 |
长三角典型工业区有机胺降解机制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消光特性的影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马嫣 |
190 |
反应性有机污染物在PM2.5上的降解转化机制及环境效应研究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苏贵金 |
260 |
挥发性有机物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分子机理 |
北京师范大学 |
崔刚龙 |
205 |
细颗粒物爆发增长机制与调控原理 |
复旦大学 |
陈建民 |
3200 |
大气颗粒物相态及其影响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的微观机制 |
北京大学 |
吴志军 |
260 |
大气自由基及臭氧驱动二次颗粒物爆发增长研究 |
兰州理工大学 |
王国英 |
176 |
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关键物理化学过程 |
北京理工大学 |
马嘉璧 |
260 |
基于实验模拟的超细粒子成核与生长速率参数化研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余欢 |
214 |
连续流室外烟雾箱方法模拟研究大气细颗粒物无机二次组分的爆发增长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郭佳 |
240 |
我国大气重污染累积与天气气候过程的双向反馈机制研究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张小曳 |
3200 |
城市冠层效应对颗粒物重污染的影响研究及在WRF-CHEM模式中的应用 |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 |
许建明 |
120 |
气溶胶混合状态与形态对大气化学-气象反馈过程的影响研究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胡建林 |
260 |
珠三角高密度城市局地污染过程的边界层热-动力机制研究 |
深圳市气象局 |
李磊 |
82 |
燃煤电站低成本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及规模装备 |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
唐坚 |
3000 |
催化臭氧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研发与应用 |
南京理工大学 |
张舒乐 |
260 |
基于碱性位调控研制NOx净化催化剂及抗中毒技术原理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 |
常化振 |
260 |
用于燃煤锅炉除尘脱硝一体化的催化膜技术与装置 |
南京工业大学 |
仲兆祥 |
253 |
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 |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吴忠标 |
3300 |
包装印刷业VOCs全过程控制技术与应用工程示范 |
北人集团公司 |
郝郑平 |
2900 |
化工行业典型VOCs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示范 |
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 |
卢冠忠 |
2900 |
绿色水性工业涂料与涂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优美特(北京)环境材料科技股份公司 |
罗运军 |
2900 |
短流程旋流吸附-芬顿高级氧化耦合工艺用于橡胶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控制 |
华东理工大学 |
马良 |
260 |
零VOCs排放的绿色功能木器涂层技术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王好盛 |
232 |
涂装行业有机废气的强化光催化组合技术开发 |
浙江大学 |
王海强 |
260 |
真空紫外光解-催化氧化协同净化低浓度VOCs技术研究 |
中山大学 |
黄海保 |
260 |
替代燃料车和摩托车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与系统研究 |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陈启章 |
3000 |
低成本低温氧化催化剂的设计及精细化制备 |
清华大学 |
冉锐 |
192 |
基于可控热化学燃烧模式和低成本后处理装置的天然气发动机减排关键技术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朱磊 |
149 |
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
上海齐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陈瑾 |
4500 |
船舶尾气高效脱硝技术及关键材料研究 |
天津大学 |
刘庆岭 |
260 |
船用低速机高压SCR系统性能优化及其与主机匹配技术研究(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朱元清 |
204 |
船用高效无毒SCR脱硝催化剂技术与示范 |
南京工业大学 |
沈岳松 |
207 |
基于废气-燃料重整再循环技术的船用LNG发动机排放控制关键问题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张尊华 |
175 |
基于陶瓷膜吸收的新一代船舶尾气脱硫技术研究 |
南京工业大学 |
邱鸣慧 |
161 |
硫和微粒排放双达标的船舶尾气梯级洗涤装置关键技术研究 |
宁波大学 |
况敏 |
142 |
新型等级孔分子筛创制及催化船舶尾气脱硝研究 |
南昌大学 |
彭洪根 |
114 |
城市扬尘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 |
四川沃尔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李广辉 |
1500 |
城市料场(灰场)扬尘控制阳光膜封闭技术与材料 |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马晓辉 |
254 |
大气污染的暴露测量及健康风险来源解析技术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段小丽 |
2688 |
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微生物组分测量技术 |
清华大学 |
朱听 |
155 |
基于诱导痰的大气细颗粒物暴露生物标志研究 |
复旦大学 |
陈仁杰 |
195 |
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
施小明 |
3181 |
大气污染促发心律失常及脑卒中急性发作的暴露-效应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解玉泉 |
170 |
大气污染对妊娠期妇女血压的影响及其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李媛媛 |
200 |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对妊娠期妇女心血管系统急性影响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
复旦大学 |
张蕴晖 |
200 |
基于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大气超细颗粒物急性暴露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
林治卿 |
102 |
基于空间分析模型和生物监测当量构建大气污染急性健康危害的预警预测体系和干预策略 |
中山大学 |
董光辉 |
182 |
室内公共场所污染物快速检测、形成机制及干预技术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陈运法 |
2854 |
等离子体辅助红外技术对SVOCs污染物进行在线痕量检测和同步源解析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杨德正 |
200 |
面向室内VOCs快速检测的高灵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
吉林大学 |
孙鹏 |
132 |
学校室内PM2.5实时监测体系构建及教室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收益研究 |
复旦大学 |
赵卓慧 |
202 |
国家及主要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研究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雷宇 |
1217 |
多尺度大气污染防治情景费效模型研究及示范 |
南京大学 |
毕军 |
1900 |
空气质量统计诊断模型 |
北京大学 |
陈松蹊 |
1603 |
极端随机扰动下的煤炭依赖型城市能源与大气系统情景费效分析模型研究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祝颖 |
56 |
典型面源排放标准评估和制修订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 |
北京全华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中心 |
江磊 |
1800 |
移动源排放标准评估及制修订方法体系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倪红 |
1800 |
重点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与制修订关键技术方法体系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武雪芳 |
1800 |
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孙启宏 |
2300 |
船舶排放控制区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与实时监管技术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刘春玲 |
260 |
排污许可证管理政策与支撑技术研究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蒋洪强 |
1500 |
大气污染多组分在线源解析集成技术 |
南开大学 |
冯银厂 |
2664 |
光学多模态动态源解析方法研究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曾楠 |
260 |
耦合在线观测的细颗粒物组分源追踪解析优化技术 |
上海交通大学 |
程真 |
160 |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动态调控与多目标优化决策技术研究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蔡博峰 |
1565 |
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复合污染动态调控与多目标优化决策技术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段菁春 |
2621 |
大气重污染综合溯源与动态优化控制研究 |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 |
黄顺祥 |
200 |
大气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政策机制试点研究 |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
逯元堂 |
1861 |
大气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及应用 |
盐城海灜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乔琦 |
2300 |
萍乡市大气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及应用 |
萍乡市安源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
周晓猛 |
2300 |